咨询热线12329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公开 >> 党建工作 >> 正文

让党内政治文化 闪耀优秀传统文化光焰

信息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日期:  2017年05月26日
浏览次数: []

“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内涵,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成就。文化无处不在,在全部的人类生活中,在所有的社会分类中,都有文化的存在、视角和形态。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创造和一切创造中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以观念形态和意识形态为归属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文化,是“文明以止”“化成天下”的文化。当某一种领域的文化由广义和狭义相结合来指称时,这种文化问题就必须将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前创造及未来发展贯通起来看待。这是文化的特性和规律使然。

从这样的视角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没有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穿透历史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不可能成为五千年来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和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品格、修为,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结合,催生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在实践中把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紧密结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使命和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政治智慧、“知行合一”“清正廉洁”的思想品格、“勤勉奉公”“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等相结合,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流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丰富深刻,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人类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建设的巨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应该责无旁贷地率先确立起文化自信的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的目标,实践文化自信的要求。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走在时代前列,走在民族前列。

从具体的文化实践看,一是要在思想意识和理论上都充分认识文化的意义、价值、作用。正确的文化观念和科学的文化建设观亟须树立和确立。没有全面、正确的文化观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不会有清晰的思路和自觉的追求。二是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住其中的精华,善于继承、转化、创新。这样一个文化建设和实践能力,对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建设好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各级和各行各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付出巨大的努力。三是要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把党的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性锤炼和培养,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协调起来,在党内形成以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讲政治为核心的文化意识形态。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政治信念。四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融汇,形成生命不息、生机盎然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迹可循的一个历史轨迹,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和规律。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文化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毛泽东认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文化是具有传承性、包容性、变易性的,当下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必然遵循这样的文化原则。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也必将使我们的党性党风更具独树一帜的风采神韵

党内政治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文化。党性原则、党性修养、党性品格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支撑,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形态是党的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实践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价值基因,我们的精神气质、价值追求、思想智慧、文化底蕴、文化情怀都受其孕育熏陶。“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就政治文化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和文化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实践。

在治国理政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些经过历史汰洗、为一批杰出政治家实践和推崇的政治思想,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早在周代以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就被记载,并成为中国典籍传播的重要政治思想。从春秋时代“仁者爱人”思想出发,对政治家或者统治者提出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经历代承袭,至宋代范仲淹留下震烁千古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民贵君轻”的思想到“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都力主爱惜民力,使民以时,节用惠民。这种思想至今光彩照人。

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刚健有为,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与时偕行”,是“通古今之变”,是“旧邦新命”。厚德载物是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治国理念;是有容乃大,包容多样性,直至和实生物、和而不同。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这两句话,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是大同天下和天人合一的理想、情怀、境界。先秦时代以来,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就提出和追求着一种高蹈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实现这种天下大同的途径是政治家的公心、公平、公正,所谓“天下为公”“公则天下平”“协和万邦”。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提倡和贯穿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于是就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再进而上升为一种人生哲学:“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被认为是中华文明最为闪光的思想成果。

四是笃功务实、清正廉明的执政原则。汉代时的班固就提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法,求知原则、实践办法,长久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在政治实践中惠泽深远,所谓“尚行,则学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清正廉明的从政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安邦策略的重要经验。《管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论述俯拾即是。在中国的说书讲史、民间传说、戏曲小说的文学艺术叙事中,清官的清正廉洁和贪官的贪得无厌始终是最具鲜明褒贬态度的艺术形象,表达着人民群众的爱憎。

个人修为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积淀了丰富的思想信念、格言隽语,在传统知识分子求仕致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是维持中华文明千年不绝不断的重要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头。比如,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许国,有“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安得普天免冻馁,白头蹇拙甘送穷”的忧国忧民;有“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同心合力的意志;有“克己奉公”“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的公心公德;有“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的淡泊名利;有“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修身励志;有“图于未然,治于无事”“居常虑要,处易备卒”的审时度势……

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国文化的历史高度的自信,来自对中国文化的民族形式的自信,来自对中国文化的创造创新机制的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实践着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必将闪耀着独特的光焰。(向云驹 作者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